成语误用例句意思详解240例之三
122.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123.去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男足出线,对中国人来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多事之秋”是指事故、事变,造成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124.最近,各大传媒纷纷报道本公司将并入华龙公司,这些纯属流言蜚语。(“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多在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在这里有攻击、指责新闻媒体的意思,显得不够大方、公正。)
125.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播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26.这些传闻纯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希望大家能理智对待。(“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127 .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决不会一气呵成的。(“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128.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
129.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130.精明的商家早就意识到,中国加入WTO以后,竞争不可避免,一旦陷入被动后再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临渊羡鱼,语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来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131.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精神,倾注着强烈的爱恨,读起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不形容文章动人。)
132.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一触即发,谁将力挫群雄,登上盟主宝座,正在球迷中展开“论战”。(一触即发,比喻形势紧张,马上要发生严重的事件。足球赛当然不是严重的事件。)
133.近年来文艺舞台的繁荣,呈现出百花齐放,陈陈相因的景象。(“陈陈相因”是贬义词,意思是“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134.这场来势凶猛的“技术革命运动”,自80年代中期开始,年年方兴未艾,之到九三年后才式微渐止。(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意思用对了,但只能指说话时的状态,与“年年”有矛盾。)
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预期的效果。(方兴未艾,褒义。)
135.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
136.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与后文重复,去掉“的苦衷”。)
137.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我的丰富联想,我凝视着窗外的蓝天,不免出神入化。(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与“出神”毫不相干。)
138.如果你能身临其境地替小王想一想,你就会同情他的遭遇,不会对他这样求全责备了。(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换为“设身处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遭遇中。)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这里该用“身临其境”。)
139.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出奇制胜”不能带宾语。改为“……出奇制胜,消灭叛军的妙计了。)
140.《苹果日报》在香港引起报业大战,杀的人仰马翻,天昏地暗,风声鹤唳。(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常与“草木皆兵”连用。不能用来形容战斗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