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及意义
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
我国重阳节的时间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出自《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所以就被叫做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在古代插吴茱萸也很流行,所以也叫山茱萸节。
吃重阳糕的习俗与爬山有关。和饼作为节日食品,原本是为了庆祝秋粮丰收,享受品尝新食物。后来,人们有了爬上去吃蛋糕,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吉祥寓意。在北方,吃重阳糕特别受欢迎。
重阳节以来就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在古代也叫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花月,节日举行菊花大会,全市人民参加会议赏菊。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饮赏菊写诗成为时尚。在汉族古老的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饮酒祈福的吉祥酒。
纸风筝放飞是徽州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徽州民间重阳节的特点是放纸鸢。除了流传于徽州的民歌中的叙述之外,这一研究在《光绪徽州府志》中也有描述。9月9日是中秋时节,秋高气爽,人们登顶远望,吹口哨唱歌,锻炼筋骨。因此,重阳是人们登高最合适的时机。
重阳节的意义
我国的重阳节的意义有很多,除了传统的祭祖外,还代表着浓浓的思念之情和感恩敬老的意思。重阳节的美好寓意主要是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两方面。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一般有登高赏秋的习俗,在近些年来重阳节还有着敬老的习俗和含义在里面。古时候人们认为九九重阳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民间在重阳节期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别称
重阳节有很多个别称比如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踏秋节、茱萸节、老人节等。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为九九两个阳数相重,所以叫做“重阳”,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个好日子,非常的吉利时间。
重阳节的禁忌
在重阳节的时候忌说节日快乐,登高原是为避凶气。数字中最大的就是九,所以这一天是大凶日,按照中华传统“逢凶化吉”的思维转换模式,重阳喜庆的外表是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所以,重阳还是祝愿别人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更恰当。忌送菊花:虽然重阳盛行赏菊、饮菊花酒的风气,但是千万不能送菊花给人,这样会给别人感到不舒服。
重阳节的传统食物
1、菊花酒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饮菊花酒在我国古代必须要做的,因为菊花酒被视为驱灾祈福的吉祥酒。其实,菊花酒就是药酒,味道微微偏苦,饮用后可以让人头脑清醒。
2、栗子糕
在北京,重阳节吃栗子糕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农历九月正是板栗成熟的时候,而栗子糕就是用栗泥制作而成的,与京糕和澄沙馅一起做成栗子糕,最后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上即可。
3、糍粑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节有着吃糍粑的习俗,将新打下的糯米蒸熟,放入臼里捣烂,并揉搓成团,班上芝麻或者红糖,软糯香甜,令人回味无穷,非常的美味所以现在有些地区不过节也会有人坐这个美食。
重阳节如何养生
1、一定要注意注重心理静养,避免紧张节奏。许多往日很想做的事情因工作忙而一直耽搁着,离退休后时间属于自己了,何乐而不为呢?
2、保证充足睡眠。
3、加强松散运动,不要过量过激运动。
4、控制热量摄入,老年人尤其不可酗酒膏粱,饕餮大餐。
5、不要今此药、明彼药,不要希冀以补药补品达到长寿。
6、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和爱好,可以泼墨书画,琴棋剑拳。亦可种花养鸟,拆装修理。
7、不愠不怒,多管“闲事”,善于助人。
8、恪守“九少九多”。若此,自然就会有福寿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