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全词翻译赏析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阕。上阕写景,下阕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岭表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应”,因也,杜甫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说名难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受苏轼《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张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
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