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高中文言文翻译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老子高中文言文欣赏2
1.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9.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