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失意的十首诗词
苏轼一生,几次三番被贬,他便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他的世界满目疮痍,他就在心中修篱种花;他让自己开心的同时,也把快乐的种子撒向了世界。
1.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解析:
熙宁七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调任密州。次年八月,他派人重修城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而超然二字,说的便是当时苏轼心境的转变。调任密州后,苏轼怀乡思故,有些郁郁寡欢。直到登上超然台后,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他的内心也逐渐变得开阔澄明。
感悟:
没有谁的一生,永远欢声笑语,永远阳光朗月相随。若是一遇到困境,就将自己困锁围城,人生就会错失很多风景。只有敞开心扉,着眼当下,才能透过生活的苦闷,窥见那些细碎的微光。
2.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
这首词,同样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如果说,上一首词,照见了苏轼的豁达,这一首,则照出了苏轼的侠气。在白发渐生的年纪,他也不惧猛虎,决定亲自射杀它,一展当年孙权的英姿。在不被朝廷重用的时候,他所思所想,还是驰骋沙场,报国杀敌。在命定的轨迹面前,他从不屈服,活得意气风发、鲜活明亮。
感悟:
其实人生,无非是一场与自我的较量。如果过早地选择了屈服、躺平,那么过不了多久,人就会活得暮气沉沉。因此,活着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活得热气腾腾,才能无愧于此生。
3.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析:
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被贬,对苏轼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他的人生,也在这里完成了蜕变,诗作创作更是达到了的巅峰。苏轼初入仕途时,嫉恶如仇、高昂激转,被贬黄州后,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个人变得平静坦然。有一次,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一去不返的光阴、流水,他不再只是感慨,而是从中悟到了另一种向上的动力。
感悟:
不要纠结人生艰苦,不要叹息韶华易逝。反而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找到了别样的乐趣。正所谓:失意不失志。虽然年华会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灭,人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4.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当苏轼来到赤鼻矶时,他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有余。作为一个有满腔抱负,却一直被打压的文人,苏轼心中自然是愁绪万千。但他意识到自己的悲惨处境后,并没有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个人的情绪放置在了历史洪流中去比较,如此一来,失意也好,坎坷也罢,又算得了什么呢?
感悟:
不要纠结人生艰苦,不要叹息韶华易逝。反而从这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找到了别样的乐趣。正所谓:失意不失志。虽然年华会老去,但只要心中的光不灭,人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化为土,最后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分别。而我们终其一生所求的名利、权势,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那么,又有什么比开心地活在当下更重要的呢?有人说:“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在这过程中,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答案。谁若能真正想到这一层,便能不役于物,活得自在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