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腊八节的禁忌介绍

腊八节的禁忌介绍

  腊八节的禁忌介绍

  禁忌一: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

  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禁忌二:吃腊八粥不过午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年味”日渐浓郁起来。

  在我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还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禁忌三:腊月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

  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腊八节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吃些什么

  除五谷外,中国各地也很考究腊八粥配料的选用。

  南方如江苏地区的腊八粥分甜咸两种,咸味腊八粥都会加配青菜和食油。苏州地区的腊八粥中有荸荠、茨菇、松子仁、胡桃仁、芡实、栗子、红枣、木耳、金针菇、青菜等配料。

  北方如北京喜欢加配在五谷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山东传统腊八粥文化深受“孔府食制”的影响,其分两类,一类是用薏米仁、桂圆、百合、莲子、红枣、栗子、粳米等熬成,盛粥入碗时还要加些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另一类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

  按照我国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腊八节民间有吃腊八粥的风俗习惯。

  腊八粥味道鲜美,自古深受宫廷与民间的欢迎。我们不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习俗进行探讨,对其食材组合与营养价值亦不容忽视。

  按世俗习惯,腊八粥是要用米、豆、糖、杂果等八种原料凑数齐全,即符合腊八“八宝”之数,然后合水熬制成粥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料更加讲究,制作更加精良,味道愈加鲜美。

  总之,腊八粥的制作因各地出产谷物、果菜的不同,配料也各有所异。南方人喜食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北方人更钟情熬制咸味腊八粥,基本符合南甜北咸的地域饮食习惯。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意义

  腊八粥很多人是不陌生的,也是和八宝粥类似的一种粥,很多人爱吃,吃腊八粥的习俗也是一直都有,因为佛教徒为了祈福所产生的一种食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因为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很多的美好期盼。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内的红枣补中益气,莲子促进睡眠,桂圆补气血,百合止咳润肺。

  腊八节有什么寓意

  腊八节在年尾,也就是做一下总结的日子,不过很多时候,腊八节就是预示着来年会变得更好,也会有很多的人选择在腊八节许下美好的祝愿。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