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有关北方小年的传统习俗

有关北方小年的传统习俗

  小年,也称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 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 一锅倒 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 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 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小年夜有什么习俗?小年夜有什么习俗?。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 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扫尘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2、贴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3、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4、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5、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6、吃糖瓜、饴糖、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7、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8、吃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佛家认为,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小年的意义是护法安僧、清净内心、赞叹他人。

  护法安僧

  小年的时候,民间都要祭灶,灶王在佛教里,指的是监斋菩萨紧那罗王。紧那罗王是“天龙八部之一”,据《河南府志》上说,元代末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不高,寺中无人知其姓名和法号。

  后来,刘福通带领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危急关头,这位行者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也”。红巾军惊恐万状,到处逃邃,少林寺免遭大劫,但这位行者也随后圆寂。从此监斋使者受到供奉,并建立了紧那罗殿。

  监斋菩萨一般供奉在“大寮”,又称“香积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