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五单元阿房宫赋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五单元阿房宫赋知识点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简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字词: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 成公四年》(家族)

  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