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苏教版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语文阿房宫赋知识点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简介:

  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

  背景: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字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

  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