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演绎 > 人文 >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

元宵节挂花灯赏花灯的传说

  元宵,其实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时候,可以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都是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过元宵节一直有吃元宵的习俗。“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

  在南北朝时期,我国民俗中有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过灯”的民俗始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后来人们就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