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初一鲁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鲁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

  (三)读

  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不读不得,还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篇3:初一语文鲁教版知识点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语文知识点七年级整理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1、余玮,曾用名余新伟,湖北赤壁人。曾为新华通讯社人居杂志社记者、编辑,现供职中华英才半月刊社。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世界日报、中国日报、人民政协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日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深圳特区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学术界》、《新华文摘》、《读者》及中央电台等420余家海内外媒体刊播或通讯、纪实、文艺、学术作品2600余件,计500余万字;出版有《追梦》、《孤独的夜玫瑰》等专著。

  2、贝聿铭,世界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

  19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研究院院士。

  贝聿铭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赵普

  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