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句子成分口诀
44 庆父不死制**
45 谦谦君子有礼貌
46 浅尝辄止重表面
47 倚马可待文思敏
48 如丧考妣死父母
49 同舟共济共患难
50 万人空巷真热闹
51 穷形尽相文细腻
52 骇人听闻真正怕
53 首当其冲遭头炮
54 相敬如宾是夫妻
55 鳞次栉比屋多齐
56 不名一文是贫穷
57 弹冠相庆是小人
58 沆瀣一气是小人
59 以邻为壑嫁祸人
60 城下之盟受屈辱
61 粉墨登场坏人上
62 望其项背可赶上
63 耳提面命老教少
64 十室九空人口少
65 微言大义意义深
66 如履薄冰心谨慎
67 噤若寒蝉不敢声
68 炙手可热有权势
69 安步当车好闲适
70 目无全牛技艺熟
71 甘之如饴苦中甜
72 不以为然不赞同
73 天马行空诗书文
74 登堂入室讲学问
75 美轮美奂指房屋
76 执迷不悟不省悟
77 不翼而飞找东西
78 不胫而走是消息
79 殚精竭虑要学习
80 鸡肠小肚心胸狭
81 空谷足音难得讯
82 苦心孤诣勤钻研
83 饮鸩止渴喝毒药
84 瓜田李下受怀疑
85 处心积虑带贬义
86 石破天惊指文议
87 不以为意不在意
88 差强人意还满意
89 火中取栗被利用
90 师出有名有理由
91 安土重迁思故园
92 不足为训非准则
93 不知所云指说者
94 三人成虎谎变真
95 侃侃而谈理气直
96 危言危行话事直
97 罚不当罪处罚重
98 罪不容诛死有余
99 讳莫如深包不住
篇6: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一、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