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3、文学常识: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4.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