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小升初语文作文基本知识要点

小升初语文作文基本知识要点

  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小学语文课文《孔明借箭》再读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yú)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yuē):“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jǐn)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唬(hǔ)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jiè)、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wú)了半晌(shǎnɡ),别孔明而回。孔明嘱(zhǔ)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叫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叫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chāi]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huì),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màn),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叫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línɡ)毛、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