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文化常识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
一、 学不可以已
二、 用 心 一也
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学生中最优秀的是法学家韩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汉朝丞相张苍。可见荀子之学为实学也。
文言文学习几个小技巧
技巧一:学习有规划,首先看题型
前几年的各省份的文言文高考题型都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是考实虚词选择题,文言文中文意的理解,另外还有重点句子翻译题。而近些年,高考中文言文部分的考察方向发生了变化,更加偏重于“理解”,文言文常识,断句等变成了高考的考察重点。既然我们要想学好文言文,了解其考题组成才能找好学习方向,这样也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没有重点漫无目的胡乱复习,从而达到高效学习复习。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练习,如果在开始时没有搞清楚学习方向和重点,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另外在每场考试前,都可以定期地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制定下一阶段的复习方向。掌握了这一点,文言文的学习才能走上正轨。
技巧二:文章句句读,重点不遗漏
有些同学在读文言文的时候生怕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总喜欢跳着读文章,从而忽略了许多可能隐藏于文中的重要考点,这样做是非常吃亏的。例如某些一词多义的词语,或者特定的句型结构,在读文章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无视,甚至理解错误。小编在读高中时也曾有这样不太好的读题习惯,后来发现文言文的句子真的需要一句句地仔细读,将每一句的句式、词语都解释翻译出来,读完全文时,你的逻辑思维就会很流畅,如此一来对于整篇文章的含义的理解都会上升一个层次,答题的难度自然也就下降了,这样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节省了答题时间,还提高了正确率,何乐而不为。文章句句读,学好文言文就简单很多了。
技巧三:词句要总结,错题不放过
上文提到文言文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相对应地,这门学问是非常注重反复总结的,因为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倒装句式、偏僻词句、特殊用法等,一个动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甚至可以达到十几种不同的含义,光靠做题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掌握。高考中有许多针对文言文词句在特殊语境中的用法的考题,同学们在日常练习文言文的文章,其过程就要养成善于将常用的文言词句用法整理的好习惯。通过对各种名词、动词和介词的用法进行记忆,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才能迅速形成清晰的答题意识,不然很容易就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而乱选一通的状况。这一学习技巧是学好文言文最为关键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
高三文言文怎么学
1.文言文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或古今同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