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甲)周忱,字恂如,吉水人(乙)问者曰:以子之道阅读

(甲)周忱,字恂如,吉水人(乙)问者曰:以子之道阅读

  (甲)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忱有经世才,浮沉郎署二十年,人无知者,独夏原吉奇之。洪熙改元,稍迁越府长史。宣德初,有荐为郡守者。原吉曰:“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永乐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①,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又请敕工部颁铁斜,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忱见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曰:“此致逋之由也。”遂令诸县于水次置囤,囤设粮头、囤户各一人,名“辖收”。至六七万石以上,始立粮长一人总之,名“总收”。民持帖赴囤,官为监纳,粮长但奉期会而已。

  忱素乐易。先是,大理卿胡㮣为巡抚,用法严。忱一切治以简易,告许者辄不省。或面讦忱:“公不及胡公。”忱笑曰:“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委寄正不同耳。”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

  忱既被幼,帝命李敏代之,救无轻易忱法。然自是户部括所积余米为公赋,储备萧然。其后吴大饥,道殣相望,课逋如故矣。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景泰四年十月卒。谥文襄。

  (节选自《明史·周忱传》)

  【注】①加耗: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

  (乙)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0.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胡 卿 敕 旨 在 祛 除 民 害 朝 廷 命 我 但 云 安 抚 军 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迁指逐渐提升,与《苏武传》“稍迁至移中厩监”中的“稍迁”意思相同。

  B.逋税指拖欠租税,其中“逋”与《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意思相近。

  C.故事意为旧例,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相同。

  D.生祠指给还活着的人立祠奉祀,其目的是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12.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德初年,有人推荐周忱担任郡守,夏原吉说“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这从侧面表现了周忱恃才傲物、不满足于担任郡守一职。

  B.在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期间,周忱创行平米法,命令均摊交纳耗米,既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也保证了朝廷在当地的税额有所增加。

  C.周忱时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带骑马的随从,跟农夫、农妇面对面交谈,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谋划处理问题。

  D.周忱被弹劾后,皇上命李敏取代他,敕令李敏不要轻易更改周忱的制度。但从此以后户部将所积存的余米收为公家赋税,储备粮食萧然无存。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4分)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4分)

  14.周忱为了解决“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民?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每断对一处给1分,断四处及以上不给分)【解析】这是周忱回应当面攻击他的人所说的话,周忱表明胡卿(大理寺卿胡槩)的职责在于祛除民害;而朝廷委任自己,只说要安抚军民。据此,应分别在“敕旨”“祛除民害”和“命我”之后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