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无礼”是偏正结构,与“轻”共同做“秦师”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结构一致,“脱”后断开;且“入险”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千乘之国’指大国”错,千乘之国指中等诸侯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疑兵之计”应为“缓兵之计”。原文“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劳”,使动用法,使……辛劳;“非所闻也”,判断句;“无乃……乎”,反问句,恐怕……吧。
(2)“克”,战胜;“继”,动作名,后援;“其”,商量语气,还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公辞焉”可知,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执意出兵,秦穆公刚愎自用;
②由“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通过王孙满侧面写出秦军轻狂失礼;
③由蹇叔的分析“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可知,秦军劳师袭远;
④由“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可知,弦高使用缓兵之计;
⑤由“郑穆公使视客馆……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可知,郑国积极备战。
参考译文: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不是我听说过的。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