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倦,所以治己也,夫所以读书学问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sāo]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zhuō]聚,盗也;颛孙师,驵①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
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long lì],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
(节选自尸子《劝学》,有删改)
文本二: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qú láo],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②。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税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节选自颜之推《勉学》,有删改)
【注】①驵(zǎng):马贩子。②去泰去甚:这里指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泰、甚,过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B.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C.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D.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君,古时常作为天子、国君的别称,也用作对尊长的敬称,此处指前者。
B. 贾人,指商人,也指古时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文中“贾人”指后者。
C. 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用则常用来代指国家。
D.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的统称,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尸子在《劝学》中列举了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
B. 从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 《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D. 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
(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14. 两段文字都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
【答案】
10. C 11. B 12. A
13. (1)每个人就像蚕茧一样,舍置而不修治,智慧、行为会无知、败坏。
(2)所以被武将、平俗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14. 尸子认为学习能使人成为当世名士,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
颜之推认为学习能使人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学习所得,施行起来没有不见成效。世人读书,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不足道。
“学之所知”是主谓结构,“所知”是所字结构,表名词性,在“知”后断开,排除AD;
“忠孝无闻”“仁义不足”是两个主谓结构的句子,所以应分别在“忠”“仁”前面断开,排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