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凿壁偷光阅读答案与翻译

凿壁偷光阅读答案与翻译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选自《西京杂记》)

  【注】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找洞。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 (2)资给以书( )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匡衡成为大学问家的原因。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参考答案

  1.

  (1)报酬

  (2)把

  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意对即可。)

  3.示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说明他勤学苦读;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原得主人书遍读之。”说明他嗜书如命,求学专一。

  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勤学苦读。

  二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而________ 大姓________ 偿________ 怪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答

  1.

  但是

  大户人家

  报酬

  对……感到奇怪

  解析

  ①而:转折连词,但是;

  ②大姓:名词,大户人家;

  ③偿:名词,报酬;

  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2.D

  A:邻舍有烛而不逮。转折连词。

  B:匡衡勤学而无烛。转折连词。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转折连词。

  D: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故选D。

  3.C

  A:以书映光而读之。介词,把。

  B:资给以书。介词,把。

  C:非学无以致疑。表示目的,来,故选C。

  D:以此戒之。介词,把。

  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乃:于是,就。穿:凿。以:把。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三

  【注释】①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及,达到。②乃:就。③穿壁:在墙上凿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大户人家。⑥与:帮助。⑦佣作:做雇工,劳作。⑧愿:希望。⑨以:把。

  1.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带点词的意思。

  (1)家富多书

  (2)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短文讲的是匡衡读书求学的故事,匡衡为了读书求学,他想到了哪两种方法?请写下来。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答案】

  1.

  富有

  借

  2.(1)他在墙壁上凿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借着烛光映照书上的字来读书。(2)到大户人家做雇工也不要报酬,只想读遍主人家的书。

  3.匡衡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坚持读书,而我们在如今这么优越的环境下更应该发奋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译文

  匡衡勒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