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今之称太尉(段太尉,指段实秀)大节者出

今之称太尉(段太尉,指段实秀)大节者出

  文本一: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淠阳人也。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德宗嗣位,就加检校礼部尚书、张掖郡王。

  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欲行元载旧志,筑原州城,开陵阳渠,诏中使上闻,仍问秀实可否之状。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之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怀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

  四年,朱泚盗据宫阙,源休教泚伪迎銮驾,阴济逆志。泚以秀实尝为泾原节度,颇得士心,后罢兵权,以为蓄愤且久,必肯同恶,乃召与谋议。秀实初诈从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杀泚,以兵迎乘舆。

  及韩旻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盗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实谓海宾等曰:“旻之来吾党无遗类矣我当直搏杀泚不得则死,终不能向此贼称臣。”明日,泚召秀实议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因以笏击泚,泚举手扞之,才中其额,流血匍匐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焉。德宗在奉天闻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初,秀实见禁兵寡少,不足以备非常,乃上疏曰:“臣闻天子曰万乘,诸侯曰千乘,大夫曰百乘,此盖以大制小,以十制一也。尊君卑臣,强干弱枝之义,在于此矣。今外有不庭之虏,内有梗命之臣,窃观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且猛虎所以百兽畏者,为爪牙也。若去其爪牙,则犬彘马牛悉能为敌。伏愿少留圣虑,冀裨万一。”及泾原兵作乱,召神策六军,遂无一人至者。秀实守节不二,竟殁于贼,其明略义烈如此。

  (摘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文本二:

  今之称太尉(段太尉,指段实秀)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摘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删改)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对应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旻[A]之[B]来[C]吾[D]党[E]无[F]遗[G]类[H]矣[I]我[J]当[K]直[L]搏[M]杀[N]泚[O]不[P]得[Q]则[R]死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何,刘文喜叛”与“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两句中的“无何”的意思相同。

  B.乘舆,汉代蔡邕在《独断》上将其解释为“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文中用作皇帝的代称。

  C.非常,文中指突如其来的事变。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非常”的意思相同。

  D.卒,文中是“终究、终于”的意思。与“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中“卒”的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秀实极孝顺,六岁时,母亲生病,他不吃不喝七天,等到母亲病情好转,才喝水吃饭。

  B.段秀实曾经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盗用了司农印印符,侥幸地追回了叛将韩旻的部队。

  C.段秀实趁着参加议事会的机会,拼力抢夺朱泚手上的象笏,当场大骂,并想要击杀朱泚。

  D.段秀实以百兽畏惧猛虎为喻,强调加强禁兵的重要性,后来泾原兵作乱,印证了这一点。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之谋,遂除司农卿。

  (2)因以笏击泚,泚举手扞之,才中其额,流血匍匐而走。

  10.文本二中,柳宗元认为段实秀除了勇武之外,还有哪些个性值得人称赞?请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