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抱瓮子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宋濂

抱瓮子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宋濂

  抱瓮子传

  [明]宋濂

  予尝游括①之少微山,俯瞰四周,如列屏障。山之趾,有随地形高下为蔬圃,约二十亩,凡可茹者,咸艺焉。傍列桃、杏、李诸树。时春气方殷,蔬苗怒长,满望皆翡翠色。树亦作红白花,缤纷间错。冉冉至其处,气象幽夐②,绝不闻鸡犬声。遥望草庐一区,隐约出竹阴间,疑中有隐者。亟前候之,良久,见一士戴棕叶冠,身被紫褐裘,抱瓮出,汲水灌畦。予进,问曰:“夫子何名?”曰:“山泽之民,无所名也。”强之,曰:“人以其抱瓮也,遂呼为抱瓮子尔。”曰:“丈夫处世,亦多术矣。出则华轩结驷,入则钟鸣鼎食,有志者辄能致之。夫子恒营营逐逐于一瓮间,无乃自苦乎?”

  抱瓮子忽冁然③一笑,叹曰:“吾受血肉躯与人同,岂不乐荣贵,与人异哉?顾念之颇熟,百岁之间,宁复几何?与其强情而徇世,宁若任真以自放也。且当抱瓮之时,嗒然忘形,志虑外绝,精神内营,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招之弗前,麾之不惊,而万物莫吾敢攫。子以吾为逐逐营营,不亦过欤?”曰:“然则灌畦亦有道乎?”曰:“有蔬性不欲燥燥则生意厄而不伸燕性宾湿温或过焉则气伤而漫屈吾日夜调之,俾适夫厥中,则芃然而秀,嫣然而荣矣。”言讫,抱瓮而去。

  予深味其言,盖有道而隐者也。所谓强情而徇世,曷若任真而自放,不几于乐其天者欤?所谓抱瓮有术,心与耳目之官,内而弗外,不几于守一不二者欤?所谓艺蔬得中,不使倚于一偏,不几于治民有政者欤?疾起而追之。抱瓮子入竹阴间,闭户高卧,扣之不见答,若无闻者。予怃然而退。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

  【注】①括:括苍县,今浙江丽水市东南。②幽夐(xiòng):幽远。③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蔬性不欲燥/燥则生/意厄而不伸/蔬性宜湿/湿或过/焉则气伤而浸屈/

  B.有蔬性/不欲燥/燥则生意厄而不伸/蔬性宜湿/湿或过/焉则气伤而浸屈/

  C.有蔬性/不欲燥/燥则生/意厄而不伸/蔬性宜湿/湿或过焉/则气伤而浸屈/

  D.有/蔬性不欲燥/燥则生意厄而不伸/蔬性宜湿/湿或过焉/则气伤而浸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抱瓮,典出《庄子》,为子贡与一抱瓮老人关于灌园的对话,后以“抱瓮灌园”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B.丈夫,周朝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成年男子高约八尺,故以丈夫为男子通称。此处是指有所作为的男子。

  C.志虑,既可指精神、思想;也可指志愿。文中的意思与诸葛亮《出师表》中“志虑忠纯”的“志虑”不同。

  D.嫣然,妩媚美好的样子,多用以形容笑容。此处用以描写蔬苗,表现出蔬苗茎叶繁茂、充满生机的美好姿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微山景色秀丽,植被繁茂,抱瓮子隐居竹林草庐,虽有蔬圃数亩,却无鸡犬之声,其环境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所不同。

  B.作者认为“出则华轩结驷,入则钟鸣鼎食”才是有志者应该追求的生活,抱瓮子抱瓮灌畦是一种“自苦”行为,于人于己无益。

  C.抱瓮子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营营逐逐”,在阐发了一番灌畦理论后,回到竹林的草庐内,不管作者怎么敲门,也不再理会。

  D.本文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有相似之处,作者以灌哇之理喻处世之道,形象表现出人物的意趣心态,寓理于物,言近旨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春气方殷,蔬苗怒长,满望皆翡翠色。(4分)

  (2)与其强情而徇世,宁若任真以自放也。(4分)

  14.作者从抱瓮子的言行中悟出了哪些道理?(3分)

  答

  10.(3分)D

  11.(3分)C(“不同”错。)

  12.(3分)B(“于人于己无益”于文无据。)

  13.(8分)⑴(4分)当时春天的气息正盛,菜苗长势旺盛,满眼都是翡翠般的绿色。(注意“方”“殷”“怒”“满望”的翻译。)

  ⑵(4分)与其勉强自己的内心来曲从世俗,不如听任自然而放纵自我啊。(注意“强”“徇”“任真”“自放”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