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阅读答案与翻译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阅读答案与翻译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耿弇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识A性B忠C厚D入E虽F极G言H正I议J及K与L宾M客N语O未P尝Q及R国S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对,本义为应答。此处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曰”的“对”意思一致。

  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也借指官爵,按等级分为金印綟绶、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及黄绶。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来也泛指高官。秦汉时期的九卿不一定是确指。

  D.幸,有宠幸、宠爱、希望等义。此处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的“幸”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刘秀厌倦战争,久在军旅的他考虑到老百姓战后疲惫贫困、渴望休息的情况,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

  B.刘秀维护功臣,撤销左右将军官职,以免他们因职务而有过失,让他们都以侯爵的身份离开朝廷,且最后都得以保全爵位和财产。

  C.阴识和阴兴都是忠君爱国之人,在处理与宾客的关系时,均懂得克制。他俩或得到皇帝的褒扬,或得到世人的称赞。

  D.钟兴有功而不居功,皇帝认为钟兴教导太子和王侯有大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而他自始至终都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4分)

  译文:

  (2)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4分)

  译文:

  14.刘秀非常重视太子的教育,请根据选文概括他教育太子的核心思想,并指出他的具体做法。(3分)

  答

  10. DJO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解析】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入”作为状语放在句首,前面应该断开,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及”解释为“等到”,一般放在句首,如“及至始皇”;“及与宾客语”作状语,后面可以断开。

  11. D 【解析】此处的“幸”指皇帝亲临,根据语境可解释为巡视。“幸可广问讯”的“幸”解释为希望。

  12. A 【解析】“在平定陇、蜀之后,便不再谈论军事”错误,原文是“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