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菊梦》阅读答案与解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①这两首诗选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夺魁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画菊》为蘅芜君即薛宝钗所作,《菊梦》为潇湘妃子即林黛玉所作;②“东篱”,化用陶潜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④“依依”,留恋不舍;⑤“故故”,常常,时时。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菊》首联一个“戏”字表明诗人作画是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表现了诗人的自得之意。
B. 《画菊》颔联用国画中泼墨、晕染方法,借浓墨以烘托花姿,用宣纸化水的特点染出物象,更显生动逼真。
C. 《菊梦》一诗颔联借庄周梦蝶和陶潜爱菊的典故,正面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追寻。
D. 《菊梦》一诗以景结情,尾句描写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秋景,表现了诗人梦醒之后悲凉失落的秋情。
16. 《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其性情与命运。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画菊》和《菊梦》中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情和命运?
答
15. C.“正面表达”错误,颔联运用典故,从侧面、含蓄地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追寻。
16. 《画菊》表现薛宝钗豁达灵活的性情和寂寞的命运。“戏笔”“泼成”“染出”“跳脱”等潇洒的状态或动作,表现其豁达而灵活的性情;“粘屏聊以慰重阳”,以画菊为真菊安慰自己,暗示她与宝玉有婚姻之名而无爱情之实的寂寞命运。
《菊梦》表现林黛玉多愁幽怨的性情和悲剧的命运。“恼”“幽怨”等词透露出哀怨忧伤的性情;“醒时幽怨同谁诉”暗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是一场空的悲剧命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画菊》是小说人物薛宝钗创作的一首菊花诗。此诗不仅具体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也表现薛宝钗豁达灵活的性情和寂寞的命运。首联点题。画菊并不难,只不过是依真菊而作罢了,而且是又“诗余”的“戏笔”而已。颔联写如何画菊:团团的菊叶是用墨水泼成,雪白如霜的朵朵菊花是用白粉染就。而泼墨、染出是中国画的画技,作者运用得非常娴熟。画菊之枝叶用墨泼出,借浓黑之色以衬托菊叶的多姿;画菊之花瓣不用线条勾勒,而是利用萱纸化水的特点,染出要画的物象。如此画来,黑白分明互相映衬。颈联写画菊的结果:菊花与菊叶浓淡相宜,远近有别,显出了菊花。随风摇曳生动活泼的姿态,以及它散发出的芳香。这就是说,画的菊花,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秋生腕底香”是“腕底生秋香”的倒装句。跳脱与腕连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菊花为女子所画,一指菊花画得很生动。“戏笔”“泼成”“染出”“跳脱”等潇洒的状态或动作,表现其豁达而灵活的性情。诗的末句“粘屏聊以慰重阳”中的“聊以慰”,却透露出她那孤独寂寞的心情,暗示她与宝玉有婚姻之名而无爱情之实的寂寞命运。
《菊梦》是小说人物林黛玉创作的一首菊花诗。第一句写入梦,以下依次写梦境,末后两句承“蛩鸣”“惊回”好梦而道出梦醒时的“幽怨”之情。她怀抱的希望,只能从梦中去寻找,而她所迫寻的梦,又是如此的轻飘模糊,追不到,摸不到。她在“亿旧”即“梦旧”当中,最终也是不能寻得“海上鸥盟”那样的知交好友的。以此表现黛玉对自己命运的幽怨伤感。诗的后半首写“惊回”“醒时”的情景。“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梦醒之后,梦中追寻的美好均不复存在,只剩下衰草寒烟,让人感到无限凄冷。与梦中寻找到的希望、美好相较,现实实在太过孤独凄凉,黛玉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是又没有谁可倾诉,表达出满腹幽怨又无处诉说的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