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阅读答案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阅读答案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①

  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②。最负他、秦鬟③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注】①此词创作于1276年,该年正月元兵入杭州,宋室已亡。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②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秦鬟: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开篇直接点题,叙写登山进阁的过程,“正”字领起下面两句,交代了当时阴沉的天气。

  B .“茂林”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词人用此典故强化了身世之叹。

  C .“一片清愁”揭示了词人登阁有感的原因,收束上阕,为下阕进一步抒发故国之思作铺垫。

  D .“魂飞西浦”“泪洒东州”两句互文见义,写出词人在他乡几次梦回东州、西浦,热泪流淌。

  16 .请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亡国之痛的。

  答

  15 .B.“ 强化了身世之叹”错误,句意为“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是感慨兰亭的古今变迁,没有强化身世之叹。

  16.①直抒胸臆。“天涯归梦”,曾在梦中数次梦归故国,直接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好江山、何事此时游”,这美好的故国江山为什么现在才来?以深深的悔意抒发了亡国之痛。

  ②借景抒情。词人想象秦望山似美人对镜梳妆的情景,以乐景反衬出内心的亡国之悲。

  ③用典抒情。化用“王粲登楼”的典故,词人登楼与王粲的感受相似,因为心中满是对故国的一片深情,所以再美的风景也无心欣赏,含蓄深沉地抒发了亡国之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这几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最负他……好江山、何事此时游”,诗人说辜负了,辜负了,这美好的江山,为什么偏偏在这样的时刻来与你相见!这也是直抒胸臆,以深深的悔意集中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创痛。

  “秦鬟妆镜”,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此句借景抒情,词人想象秦望山似美人对镜梳妆的情景,采用艳丽的词语极力铺陈山川的美丽,以乐景反衬出内心的亡国之悲。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王粲登楼”为用典抒情,词人登楼与王粲的感受相似,这种“很特别”的感觉,将那种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伤,表现得极其真切,极其深沉。因为心中满是对故国的一片深情,所以再美的风景也无心欣赏,含蓄深沉地抒发了亡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