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元朔五年,(武帝)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阅读答案与翻译

元朔五年,(武帝)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阅读答案与翻译

  元朔五年,(武帝)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 土,咸登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予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贤才焉。”谨以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日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 。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 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①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②。二千石谨察可者,与计③偕, 诣太常,得 受业 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 一艺 以上,补文学掌故阙;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 。臣谨按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 掌故 ,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③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使,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选自南宋徐天麟《西汉会要·学校上》)

  【注】①郡国县官:这里指郡、县及诸侯国下属的各级地方。②二千石:指郡守和诸侯王国相。③计:指郡守下属的上计吏。④比 二百石: 汉朝官秩等级名,下文的“比百石”亦同。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必须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故A教B化C之D行E也F建G首H善I自J京K师L始M繇N内O及P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婚姻”指夫妻关系,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中的“婚姻”含义不同。

  B.“受业”指从师学习,与《师说》中的“传道受业解惑”中的“受业”意思相同。

  C.“一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中的某一部经书。

  D.“掌故”在文中是负责礼乐的官职名,现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逸闻轶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令太常讨论为博士配置弟子之事,目的是使民间崇尚礼义教化,以激励贤才。

  B.平民子弟要成为博士弟子,必须年满十八岁、仪表行为端正,而且要经过选拔淘汰。

  C.郡守和国相要谨慎考察下级举荐的人才,合格者可以随上计吏一起到京城,参加学习。

  D.被举荐的人在学习满一年后要参加考试,门第高贵者可以任郎中,由太常造册上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4分)

  (2)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4分)

  14.请简要概括太常臧、博士平等回复武帝之奏议的要点。(3分)

  答

  10.FM【解析】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译文:所以要实施教化,就要首先从京城开始树立榜样,再从京城推广到地方。(断对1处给1分,对2处给3分)

  11.B【解析】《师说》中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受业”是教授学业之意。

  12.D【解析】“门第高贵者可以任郎中”错,“高第”是“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之意,第,等级。

  13.(1)如今礼乐被破坏废弃了,我深感忧虑。所以普遍地邀请天下品德方正、学识广博的人,都到朝廷来做官。(“延”“咸”各1分,大意2分)

  (2)那些不努力学习或者才能低下者,和不能通晓六经中一经的人,就要免去其官职,并请奏更换以称职的人。(“事学”“称”各1分,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