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阅读答案与翻译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阅读答案与翻译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讎。”虽臣之事君,无有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尚缘恩施厚薄。孙卿子曰:“君舟也,人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安可不深思之乎?

  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理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以致理,其可得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罪,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亦难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任以大官,求其细过,刀笔之吏,顺旨承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进退惟谷,莫能自明。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礼》云:“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夫以四海之广,士庶之众,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盖信之则无不可,疑之则无可信者,岂独臣之过乎?夫以一介愚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实同鱼水。若君为尧舜,则臣为稷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此虽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此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当今之功业,诚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焉?

  (节选自魏征《论治道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

  B.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

  C.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

  D.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于去就之节”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的“就”字含义不同。

  B.“尚缘恩施厚薄”与成语“缘木求鱼”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C.“曲成其罪”与“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曲”字含义不同。

  D.“死且不渝”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认为,君王对待臣子是什么态度,臣子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君王,魏征以此强调君王对臣子应该以礼相待,施以厚恩。

  B.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小事,这是治国的普遍道理;不要让小臣做难以胜任的大事,不能因为小过错就治大臣的罪。

  C.魏征引用《礼记》中的话说明如果国君与臣子互相不信任,就谈不上天下大治;并指出要根据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决定用信任还是怀疑的态度。

  D.魏征认为君臣不能因小事变志,见小利易心;君王礼待臣,臣忠于君,君王延揽人才,上下同心,就会超越夏商周汉,直追三皇五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10分)

  (1)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

  (2)此虽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

  答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根据选项的不同之处比较分析。根据句子结构和前后文语义可知,“忌不言”与“则为不尽力”逻辑不通,排除A、C两项:根据句子结构,“臣虽或有”句子不完整,应该与后面的“失之”相连,排除C、D两项。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