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古诗词 >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

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答案-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这首词当是陆游客居四川时期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从居住环境写起,“茅檐”“蓬窗”表明寓所的简陋,暗示客居的萧条。

  B.“常”点出鹃啼的频繁,啼声分外清晰与刺耳衬托出莺燕间的无声、月夜的静寂。

  C.词人“孤梦”被“惊残”,“催成清泪”,可见鹃啼成了心理重负,深感无可奈何。

  D.本词借物寓情,以环境的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以啼声引发人生的感慨,结构谨密。

  16.词中说鹃啼“不堪听”,白居易《琵琶行》中则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鹏啼血猿哀鸣”,同是鹃啼引发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

  15.B.“啼声分外清晰与刺耳衬托出莺燕间的无声、月夜的静寂”错误,由“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可知,应该是“莺燕无声”反衬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

  16.本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杜鹃鸣叫引起的思乡之情;白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