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景祐四年冬,时应举人特多阅读答案与翻译-《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一》

景祐四年冬,时应举人特多阅读答案与翻译-《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一》

  景祐四年冬,时应举人特多,开封府投牒者至数百,国子监及诸州不在焉。及出榜,而宰相陈尧佐之子博古为解元,参知政事韩亿子孙四人皆无落者,故嘲谤群起。然韩琦、王拱辰实司试事,非有所私也。甲申,忻、代、并三州言地震,坏庐舍,覆压人畜,忻州尤甚,吏民死者万九千七百馀人。自是河东地震连年不止。乙酉,命侍御史程戡往并、忻州安抚。右司谏韩琦上疏曰:“今北道数郡,继以地震,或者上天孜孜遣告,俾思边塞之为患乎。望自今严饬守臣,密修兵备,审择才谋之帅,悉去懦弱之士,明军法以整骄怠之卒,丰廪实以增储僧之具。”旬馀,琦复上疏曰:“近闻分遣中使遍诣名山福地,以致请祷,是未达寅畏之深旨也。臣窃以为祈祷之法,必彻乐减膳,修德理刑,下诏以求说言。是以天意悦穆,转为福应。愿陛下法而行之。”庚寅,以龙图阁学士张逸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请其民风。会岁早,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赈。民初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小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先是京师地震,直史馆叶清臣上疏言:“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书卖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仲淹既徙润州,谗者恐其复用,遽诬以事,帝亟命置之岭南。参知政事程琳辨其不然,仲淹讫得免。自仲淹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而出,语及仲淹者皆指为党人;琳独为帝开说,帝意解,乃已。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B.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C.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D.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齰舌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监,封建社会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或最高学府。它是官署,又有国子学性质。

  B.“非有所私也”与“强公室,杜私门”(《谏逐客书》)两句中的“私”字意思相同。

  C.河东,古代指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如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就因为是河东人。

  D.“知益州”与“何由知吾可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知”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祐四年的科举考试后,许多人对录取结果不满意,原因是两个重要官员的子孙全都考中了,但这次考试并没有人们猜测的作弊行为。

  B.忻州、代州、并州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到京城,右司谏韩琦认为这是上天警告北方边境将有外敌入侵,发生战事,建议朝廷做好整军选帅之事。

  C.叶清臣认为天下人不敢议论朝政,与范仲淹等人被贬黜关系很大,所以上疏请皇帝认真反思此事,之后范仲淹等人都被调到了京城附近。

  D.自从朋党之说出现,很多朝廷大臣受到了牵连,人们大多不敢谈论有关范仲淹的事,只有参知政事程琳对皇帝多加开导,使其不再纠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窃以为祈祷之法,必彻乐减膳,修德理刑,下诏以求党言。

  (2)仲淹既徙润州,谗者恐其复用,遽诬以事,帝亟命置之岭南。

  14.张逸向朝廷提出的请求是什么?朝廷为什么同意他的请求?请概括回答。(3分)

  答

  10.D (3分)

  11.B (3分)

  12.B (3分)

  13.(8分)

  (1)臣私下里认为祈祷的方法,一定是撤去音乐减少饭食,修养品德,管好刑法,颁下诏书来寻求正直的言论。

  (2)范仲淹调任到润州后,进谗言之人害怕他又被重用,就拿事情来诬告他,皇帝立即下令把他贬到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