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徐文长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徐渭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作者赞同这种说法吗?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葱校越时①,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做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②,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英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公③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无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④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仙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勋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肯者也。
(摘编自《古文观止·徐文长传》)
【注】①校越:任越州学官(主持当地教育、考试的官职)。越,今浙江省。②曲蘖(niè):酒母,这里指酒。③石公:作者袁宏道自称。④永陵:即明朝嘉靖皇帝。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A得B白C鹿D属E文F长G作H表I表J上K永L陵M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诸幕”与“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两句中的“诸”字含义不同。
B.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与“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C. “穷览朔漠”与“朔气传金柝”(《木兰诗》)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
D. “下狱论死”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两句中的“论”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渭才名远播,受到学官薛蕙和中丞胡宗宪的赏识。将领们见胡宗宪时都要“膝语蛇行”,不敢抬头,而徐渭却敢傲视胡宗宪。
B. 徐渭诗才卓越,其诗描摹奇骇,有蓬勃向上的气概,也有英雄失意、立足无门的悲愤,他的诗篇内容异彩纷呈,风格不一而足。
C. 徐渭文章见解独到,堪与韩愈、曾巩相媲美,但是他的作品不符合当时流行的格调,且他怒斥当时的诗坛主盟者,以致名声无法传出越地。
D. 徐渭狂介疯癫,他傲视权贵却与市井小民亲善,时常出钱与他们聚饮,甚至任他们拿斧子砍自己的头颅,或用锥子刺自己的双耳,幸得不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遇
(2)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14. 徐渭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作者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10. D I K 11. B 12. D
13. (1)徐渭依仗自己的才能智谋,喜好想出奇妙的计谋,议论军事时大多切中要害,在他看来,世上的事没有一件是能令他称心如意的,却最终没有遇上好的机会。
(2)先生不顺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因而得了疯病;疯病还没有治好,又进了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