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C.两文的行文格局相似,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前幅叙郭橐驼、梓人,后幅议吏治、相道,前后两者是类比、对应的关系。叙事是主,议论是宾。
D.《种树郭橐驼传》最后点明中心 “养人术”,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梓人传》特别点出的“体要”二字,是全篇之纲绳,“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4 分)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4 分)
14.根据乙文,请分条概括“相道”的具体做法。(3 分)
答
10.D
11.C (“宰”,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12.C(叙事是宾,议论是主。)
13.(1)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小人,小民(百姓)。1 分;飧饔,吃饭。1 分。劳:慰劳。1 分;蕃:使……增多。1 分。)
(2)我听说做脑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做体力劳动的人被人驱使,他大概就是做脑力劳动的人吧?(役,役使,驱使。1 分;役于人,被动句。 1 分;彼:他。1 分;其,表揣测,大概。1 分。)
14. 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 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 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 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2
解析: ①目光长远,知人善任:择天下之士;举而加焉,指而使焉;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②纲纪严明,赏罚清楚: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③运用智慧,掌握全局: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④不自尊自大,不虚图功名:不衒能,不矜名。 ⑤信任下属,各司其职:不亲小劳,不侵众官。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操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某个部分的作用,再看看木材的性能(长短、粗细、质地),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 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壁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大小,却可能详尽周到地绘出它的结构形制,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没有出入。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 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足以给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宰相效法了!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没有什么比木匠规划建筑更接近辅佐天子、治理天下这件事了。)。治理国家应以人为根本。那些具体供职服役的人,是徒隶,是乡师、里胥;郡有郡守,县有县令,都有僚属助理。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整理纲纪使其有条理,并且进行调整增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看了都城就了解乡村,看了乡村就能了解封邑,看了封邑就能了解全天下。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按正常途径推荐他,使他不必感激谁的恩德;没有能力的,就辞退他,也没有谁敢怨恨。(就像那位木匠善于指挥众工匠一样)不卖弄才能,不夸大名声。不亲自去做各类琐碎的小事,不侵犯各级官员的职权,天天与天下才能出众的人讨论国家的根本法则,就好像木匠师傅善于调动工人们却不夸耀自己的手艺。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有士人谈论殷、周治理国家,说伊尹、傅说、周公、召公,那些从事具体事务的官员虽然终日辛劳,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 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