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阅读答案与翻译
11.C(“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错误,大夫去世称“卒”。)
12.C(是李斯设酒宴,百官向丞相敬酒祝贺,不是向李由祝贺。)
13.(1)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荒谬的,废黜了他的言论,就上书给皇帝。(关键词“谬”“绌”“辞”“乃”各1分)
(2)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驽钝低下,于是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关键词“闾巷”“黔首”“驽下”“擢”各1分)
14.惋惜与批判。(1分)李斯能力突出,通晓儒家六艺,不致力于辅佐皇帝弥补过失,而是阿谀奉承,曲意附和(1分);听信赵高之言,篡改诏书,废扶苏立胡亥,天下叛乱之后,才想起直言劝谏。(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威武盛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您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事情不效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荒谬的,废黜了他的言论,就上书给皇帝,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秦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泰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哎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禁忌过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驽钝低下,于是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为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行出游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兼理符节玺令等事,都随同前往。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始皇,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做将军。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他的儿子都没跟着去。
这一年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正式确立太子,所以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韫辕车里,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还像往常一样,宦官就假托皇帝从车中批复百官上奏的事。
太史公说:李斯作为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能够游走于诸侯之间,后来入关侍奉秦国,趁机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最终成就帝业,李斯位居三公之列,可以说是很受尊敬重用了。李斯通晓儒家六艺的宗旨,却不致力于修明政治来帮助皇帝弥补过失,而是依仗自己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曲意附和,推行严厉的刑罚和法律,听信赵高的奸计邪说,废掉长子扶苏而改立庶子胡亥为太子。等到各地诸侯纷纷起来叛乱,李斯这才想要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竭尽忠诚,最后反而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实面目,就与世俗有了不同的看法。不是这样的话,李斯的功绩可以和周公、召公并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