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阅读答案与翻译
故选:D。
(11)B A.两句中的“诛”都为“诛杀”。句意:胡建想要诛杀监军御史/立刻诛杀曹无伤。
B.“‘所以’含义相同”错。“所以”,表原因/用来……的。句意:不知道为什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C.“闻”,上报/有名望,显贵。句意:冒着死罪来禀告/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D.“卒”,步兵/完成、尽。句意:吴王疲惫,士卒困乏/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
故选:B。
(12)B.“是因为他认为胡建并没有违背国家的礼仪”错。原文“《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也。’”意思是皇帝说:“国家的礼仪不适用于军队,军队的礼仪不适用于国家。”他认为胡建的做法符合军队礼仪。
(13)①贫穷没有车马,经常步行,与士兵同起同住,凶此关心爱护士兵很周到。
②如果朝廷有礼法,全国上下相亲,民众都是国君养育的子民,您将去攻打谁呢?
【解析】
①“步”,用作动词,步行;“起居”,作息,日常生活;“厚”,不刻薄,待人好,译为“周到、周全”。译文:贫穷没有车马,经常步行,与士兵同起同住,凶此关心爱护士兵很周到。
②“亲”,关系密切,亲近;“畜”,养育;“谁攻”,应为“攻谁”,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攻打谁”。译文:如果朝廷有礼法,全国上下相亲,民众都是国君养育的子民,您将去攻打谁呢?
参考译文:
汉昭帝时,北军监军御史为非作歹,他打穿军营北门墙来修建货栈。胡建当时试任北军校尉,贫穷没有车马,经常步行,与士兵同起同住,因此关心爱护士兵很周到。胡建想要诛杀监军御史,就和那些步卒相约说:“我想要和你们去杀个人,我说拿下,你们就拿下他;我说杀掉,你们就杀掉他。”于是就在检练军队的那天,护军与众校尉列坐在厅堂上,监军御史也在座。胡建带领步卒急走到堂下参拜谒见,乘机走上厅堂,那些步卒也都上了厅堂,胡建跪在地下挺直身躯指着监军御史说:“拿下他。”步卒便上前将监军御史拽下堂。胡建说:“杀了他。”于是就杀了监军御史。护军及众校尉都很惊愕,不知道为什么。胡建早已有写好的奏章装在怀中,于是上奏皇帝禀告说:“我听说军法是树立武德来威慑众人的,诛杀坏人是为了禁止邪恶。这个北军监军御史,公然打穿军营墙垣来经商谋利,私自做买卖与将士交易,不树立刚武的思想、勇猛的信念,来做士大夫的表率,尤其失理不公。我听说黄帝《理法》上讲:‘军营围墙已修好,行动不按照规定路线的人,叫作奸人,是奸人就要杀掉。’我依照此理杀了监军御史,冒着死罪来禀告。”皇上下令说:“《司马法》上讲:‘国家的礼仪不适用于军队,军队的礼仪不适用于国家。’胡建又何必对此疑虑呢?”胡建因此名声大振。后来胡建在渭城令任上去世,到现在渭城还有祭祀他的祠堂。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想在力量小时就取守势,力量强大时就取攻势,那办法是什么?”孔子说:“如果朝廷有礼法,全国上下相亲,民众都是国君养育的子民,您将去攻打谁呢?如果朝廷没有礼法,全国上下互不亲近,百姓都是君王的仇人,您又同谁一起守卫国家呢?”鲁哀公于是废除了在沼泽河流中捕鱼的禁令,放松了对关卡集市的征税,以此给百姓恩惠。
周文王说:“我打算用兵,谁可以讨伐?”太公望说:“密须国对我们有疑心,可以先去讨伐它。”管叔说:“不行!密须的国君是天下英明的君主,讨伐他是不义的行为。”太公望说:“我听说:先王讨伐邪恶不正的国家,不讨伐顺从的国家;讨伐地势险峻的国家,不讨伐容易攻取的国家;讨伐行为过当的国家,不讨伐做事未越界限的国家。”周文王说:“好。”于是就攻打密须国,灭掉了它。
楚庄王攻打陈国,吴国前来援救,雨下了十天十夜才放睛。左史倚相说:“吴军一定会夜里来偷袭,我军盔甲破裂,营垒毁坏,他们必然会逼近我军,何不整队击鼓出阵等待他们?”吴军到了楚军阵地,看见楚军已摆成阵势就退回去了。左史倚相说:“(赶快)追击他们。吴军行军六十里而无战功,吴王疲惫,士卒困乏。”楚军果真追击,大败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