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阅读答案与翻译
艺之兴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艺者,将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远在乎物。艺者,所以旌智饰能、统事御群也,圣人之所不能已也。艺者,以事成德者也;德者,以道率身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斯二物者,不偏行,不独立。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故谓之野。若欲为夫君子,必兼之乎。先王之欲人之为君子也,故立保氏【1】掌教六艺,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曰御,五曰书,六曰数。教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大胥掌学士之版,春入学,舍采【2】,合万舞,秋班学,合声,讽诵讲习,不懈于时。故《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既修其质,且加其文,文质著然后体全,体全然后可登乎清庙,而可羞乎王公。故君子非仁不立,非义不行,非艺不治,非容不庄,四者无愆,而圣贤之器就矣。《易》曰:“富有之谓大业。”其斯之谓欤?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纯粹内实,光辉外著。孔子曰:“君子耻有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行。”故宝玉之山土木必润,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孔子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存乎六艺者,著其末节也。夫陈笾豆、置尊俎、执羽籥、击钟磬、升降趋翔、屈伸俯仰之数也,非礼乐之本也。礼乐之本也者,其德音乎?《诗》云:“我有嘉宾,德音孔昭。示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宴以敖。”此礼乐之所贵也。故恭恪廉让,艺之情也;中和平直,艺之实也;齐敏不匮,艺之华也;威仪孔时,艺之饰也。通乎群艺之情实者,可与论道;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事者,有司之职也;道者,君子之业也。君子兼之,则贵也。艺者,心之使也,仁之声也,义之象也。故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敬考则民不慢,爱敦则群生悦,志平则怨尤亡,心和则离德睦,事缀则法戒明,烦理则物不悖。六者虽殊,其致一也。其道则君子专之,其事则有司共之,此艺之大体也。
(取材于徐干《中论》)
注释:【1】保氏;古代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2】舍采:古代学子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之所不能已也 已:完成
B.文质著然后体全 著:显著
C.而可羞乎王公 羞:推荐
D.四者无愆 愆:过失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知物而欲作
耻有其容而无其辞
B. 事繁而莫之能理也
盛德之士文艺必众
C.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
爱敦则群生悦
D. 其斯之谓欤
其致一也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明了“艺”与“德”的关系。
B.“六艺”之学内容丰富,古代君主会设立专门的官员来教授。
C.作者认为礼器设置、舞蹈动作等都不属于“艺”的范畴。
D.文章多处引用典籍、名人名言,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识乎群艺之华饰者,可与讲事
10.君子为何要学“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6分)
答
6.(3分)A
7.(3分)C
8.(3分)C
9.(3分)参考答案:
通晓各种技艺的外在表现的人,可以和他讲习六艺之事。
【评分参考】“识”“华饰”各1分,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参考答案:
①学“艺”以修身:君子通过学“艺”丰富技能,修饰仪态,培养德行,充实内在,以成为文质兼美的盛德之士。
②学“艺”以理民治世:君子学“艺”既要知晓“艺”的外在形式,也要通晓“艺”的内在实质,将内在品德充分表现出来。这样的君子治世,可使百姓尊卑有序、和睦友爱,进而安上治民、移风 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