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楚军最后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B.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C.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D.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府库,指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其中,府指古代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则是用来储藏兵甲和战车的地方。
B. 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礼记》中有“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等相关记载。
C. 关,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这里指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D. 淮阴侯,西汉初期的封侯制度承袭了秦制,彻侯是二十级军功爵制中的最高级别。张良因战功被封为淮阴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王心胸开阔,不愿杀降人。他到霸上后,秦王子婴投诚,有的将领认为应杀死秦王,但汉王不想辜负怀王的信任,且认为杀降人不祥。
B. 汉王目光长远,善于笼络人心。他进入咸阳后,主动下令封好府库,召见各县中德高望重人,与他们约法三章,并安慰他们不必害怕。
C. 汉王胸有城府,不守信用。和楚王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边为汉,东边为楚后,又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追击楚军,最终大败。
D. 汉王因时制宜,因人施略。当汉军平定楚地后,只有鲁地人还不肯降服,汉王就率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地的父老们看,鲁人才投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14. 楚军最后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
10. B 11. D 12. B
13. (1)况且我使军队返回霸上的原因,是等着诸侯到来(共同)制定规约罢了。
(2)秦地的百姓非常高兴,争相带着牛羊、美酒、食品来慰劳将士们。
14. ①形势不利,寡不敌众。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项羽率领十万楚军已成为孤军。②战略失误,军心动摇。汉军故意在垓下唱起楚地的歌,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于是楚军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