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③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④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根据上面内容,说说孔子对“勇”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思考?(3分)

  (2)你认同孔子关于“勇”的认识吗?请简述理由。(5分)

  答

  (1)(3分)

  解说:孔子之“勇”是同“仁”一样发自内心的一种德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勇德。“勇”是人类德性的内在构成因素之一,与仁、智并称为“三达德”,是孔子人格的德性基础。勇是在仁爱信念的指导下,受仁义的束缚,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表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行为及其所体现的精神。

  答题要点:

  ①勇以仁为基础。②勇以智为指导。③勇以义为约束。

  评分标准:从勇与仁、智、义三者间的关系角度赋分,每个角度1分。

  (2)(5分)

  答案示例1:

  勇是个人修德、与人为善必备的品格。孔子最担忧的事,就是“不善不能改”。如果“不善”之后进行改正,这是一种敢于正视自己错误和不道德行为的勇气。而改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德的过程。真正的仁爱之人,一定是有勇气不断修正自己的人。并且敢于无私地去推己及人,修养德行。

  答案示例:2:

  勇者要有勇德,见义勇为,以正义之身立足于世间。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而不是袖手旁观、隔岸观火。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这就是勇敢有胆识,不图回报、不图名利的精神品格。

  答案示例3:勇者要勇气和智慧兼备。一个人如果好勇,但却没有智慧,没有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此人的行为所造成的祸害将不可想象,所造成的祸乱也无法预计。一个勇敢的人真正的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就要拥有仁爱之心,明智之心,使之能够在拥有了能力和勇气的状态下,明辨是非黑白,临危不惧,面对事情做出最好的决断。

  评分标准:对“勇”的认识,2分;阐述理由,3分。

  附:《论语》参考译文:

  (1)孔子说:“我所主张的治国之道如果不能实施,我就乘上小竹筏到海外去隐居。能跟从我的人大概只有子路了。”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的勇猛超过了我,但是在裁断事理的能力方面就不可取了。”

  (2)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3)仁者,一定是有勇之德的人;有勇之人,未必就是仁人。

  (4)孔子说:“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