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三齐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辛广恩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抵”,到;“市易”,采买;“循”,遵循、按照;“攫取”,掠取:“徇已私”,谋求一己之私利。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给人物写短评,需要概括出人物最可贵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稍作分析;最好还要分析出人物的品质有哪些影响和意义。
选文中董三齐最可贵的品质是坚守原则,表现在诸多地方。如“岁乙丑,予与公偕试郡中。夜半闻扣户声甚急,趋启视,得母病家报。公仓皇燃火促装。诸同人慰止之,公泣曰:‘功名岂重生我者哉?’遄驰归”,当得知母亲患病时,他放弃科考,整装归家,选择尽孝。再如“抵官,明日有所市易,胥吏循旧例以官价进,公正色曰:‘焉有攫取市货以徇已私者乎?’禁官价无复用”,他禁用官价采购,不徇私利,维护公义。再如“钦犯数十案,屡以轻拟驳审,公执议不挠,曰:‘法如是足矣。若求多焉,是深文也。’卒如公议”,面对钦案,他不屈从朝廷批复,坚持法律的公正性。
再看他的影响,“与弟二人同居,事母无私蓄,事叔父如父,抚族子弟如子弟”,家族和睦;“盗起,焚人庐舍,延公庄,无积薪,争率其党徙之,曰:‘乃公家世忠厚,吾侪安忍火其居哉?’”,连盗贼都不愿伤害他;“禁官价无复用”“卒如公议”,维护了公平正义。
最后稍作总括:人生中,功名与亲情、公与私、权与法的权衡取舍总是困难的,董三齐始终坚守孝悌、公义、公正等原则,未改变其节操,这一品质值得称颂。
参考译文:
①公的名字叫三齐,字表渤,别号膺赐。董三齐非常孝顺,侍奉父母,不曾言语神色粗暴急躁。问候、侍奉父母的礼节,即使严寒的冬天,潮湿炎热的夏天,也没有稍微的懈怠。乙丑年,我跟董三齐一起参加郡中的考试,半夜的时候听到敲门声很紧急,董三齐疾行,打开一看,原来是有人送来一封母亲病急的家信。董三齐仓促之间点燃蜡烛,急忙整理行装,一起的人安慰阻止他,董三齐流着眼泪说:“功名难道能使我重生吗 ”董三齐快速奔驰回家。父亲生病了,董三齐从白天到晚上侍奉在床榻前,清洗床板,洗涤脏衣,衣不解带地服侍了十多天。等到父亲去世,董公捶胸顿足哀毁痛苦,瘦的形销骨立,几乎死去。和弟弟两人一同居住,侍奉父母没有自己的积蓄,侍奉叔父如同自己的父亲,抚育同族子弟如同自己的子弟,
②董公文人平易和蔼,和乡人居住,即使是市井小贩,未曾不屈己下人礼待别人。然而董公耿直介不能改变,有些年轻人依仗才华,喜欢说一些大话,言谈戏谑,在董公面前则闭着嘴巴退走。
③庚辰年大饥荒,董公施舍稠粥让饥饿的人吃。每天聚集几百人,保全救活了很多人。有盗贼出没,焚烧人家的房屋,他们到了董公的村庄,没有堆积柴草,反而争着率领手下搬走,说:“这位董公家世代忠厚,我们怎么忍心烧了他的家呢?”
④董公考中崇祯庚午的乡试,名字多次登上礼部的名单却没有考中。如今母亲年老,于是谒选司理得到大同,侍奉母亲前往。董三齐到职,次日有采购事宜,官府中的小吏遵从惯例按照官价采购,董三齐神色庄重地说:“哪里有掠取市场上的物资来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呢?”禁止官价不再使用。平反冤案几百件。有几十个钦犯案件,朝廷多次因为判罚太轻驳回重审,董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曾改变,说:“按照法律像这样就足够了,如果求多判,这是援用法律条文太苛细严峻。”最终案件依从董公的判法。辘轳会首李文才等歃血为盟图谋不轨,董公一人骑马前去侦察贼人,察知他们的情况,消灭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