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祭》原文、注释和解析

《祭》原文、注释和解析

南朝・宋・刘敬叔2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3,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有估客载生至此4,聊放一头于枯树中5,以为狡狯6。村民见之,以鱼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7,未尝虚日8,因遂名父庙。人有所祈请及秽慢9,则祸福立至。后估客返,见其如此,即取作10,于是遂绝。

1本文是《异苑》中的一则,标题为后人所加。:通鳝。2刘敬叔(生卒年不详):有《异苑》十卷,记先秦至晋的怪异故事。3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石亭埭(dai):地名。4估客:商人。5聊:形容随意地。6狡狯(kuai):指随意的玩笑行动。7牲:祭神用的牛羊猪等。8虚日:空过一天。9祈请:祈祷请求。秽慢:污辱怠慢。10(huo):肉酱。

【析点】 这是一出令人含泪而笑的讽刺剧。何等愚昧的“村民”! 他们竟将“估客”“狡狯”而放入枯树中的“”视为“神”,而且为供奉此“神”,“起屋”“宰牲”,其虔诚之祭祀又“未尝虚日”。“村民”为何将“”视作了“神”? 其理由仅仅是“”“非树中之物”而已。幼稚得可笑,愚昧得可悲。而更可笑又可悲的是,他们将一己之命运全然寄托在这头“”上。“祈请及秽慢”而“祸福立至”,这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偶然巧合罢了,他们却以为是“神”之所赐。估客返归,目睹此情此境,是哭? 是笑? 是愤? 是恨? 还是无可奈何? 只有取“作”,以绝此患。估客此举虽然“绝”了之患,但是“村民”头脑中的愚昧能就此驱逐净尽么? “村民”又何以如此愚昧? 作者著文时是否想到这些? 今人无必要妄加揣测,然而文章读后却启人深想。这则故事已历史久远,如今的世界当不再会有这样愚昧的“村民”和发生类似祭“”之事了吧? 令人遗憾的是,迷信,盲目崇拜的人和事依然屡见不鲜,这一古文的借镜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