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老师的成语

老师的成语

  出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出处:无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出处:无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出处:无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出处:无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出处:无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晋・皇甫谧《高士传・申屠蟠》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研桑心计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之“”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姐姐真是‘~’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