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重视标杆卷

高考议论文写作之重视标杆卷

  综上所述,由标杆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选例上常常出现思维上的漏洞。这些漏洞导致了所选的例证的性质与题目材料要求的范围出现逻辑脱节。因此,在作文复习与备考中,我们有必要在审题确定立意之后,出示一组例证,让学生进行例证筛选练习,鉴别出契合论证核心的例证,以此提升学生选例过程中的思维严密度。

  2、例证的分析

  考场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能够对选取的例证作出严密、准确的分析,高考作文阅卷重点审读部分往往也放在考生分析例证的文段。因此,帮助学生总结出标杆卷在例证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分析文段进行修改升格,会成为有效提升学生作文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

  请看20xx年福建高考阅卷指导组推出的56分(议论文,一类下)的标杆卷《平凡中的不凡》的一个典型文段:“在世界万国邮联会议上,一部记录片感动了所有人。影片中那个平凡的乡村邮递员尼玛拉木每天要背三十多斤的邮包翻越4000米的高山挂上溜索滑过曾吞噬邮递员生命的澜沧江。当人们问她:“邮件和生命,哪一个更重要?”她说:“当邮件背负在我身上的那一刻,它们就变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她义无反顾地独自踏上寂寞而艰险的旅程。她用平凡而坚定的身影告诉我们,那是一种责任,而这责任的来源就是她那沉重的邮包里的字字句句,那是平凡的她眼里从未平凡过的使命。这就是一个乡村邮递员向我们诠释的平凡与不凡。平凡就像沙漏,细细密密地流动堆积,那头便是美丽的不凡。”

  阅卷指导组的评析是:“尼玛拉木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凡的业绩。只强调了‘不凡’,论述中没有兼顾‘平凡’。”这篇作文的总论点为“每个人生命中都在平凡中培育着不凡”。从论点来反观上面文段的分析过程,我们会发现该考生没有将“平凡”与“不凡”的辩证关系论述清楚,在分析中出现偏重于“不凡”而忽视“平凡”的逻辑漏洞。

  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将上面的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要使分析变得严密就必须将“平凡”这个概念引入分析过程中,并着重呈现“平凡与不凡”的逻辑关系。

  前面叙述例证的部分保留,分析语段作如下修改:“……而这责任的来源就是她那沉重的邮包里的字字句句,那是一种不平凡的责任感,她作为一个平凡人,却能够用不平凡的责任心去对待她工作;用不平凡的人生态度去完成她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不平凡。(将邮包送达),那是平凡的她眼里从未平凡过的使命。这就是一个乡村邮递员向我们诠释的平凡与不凡。平凡就像沙漏,细细密密地流动堆积,那头便是美丽的不凡。”加入划线的语段后,论证要素“平凡”便在分析中得以呈现,“平凡”与“不凡”的辩证关系也由此呈现。这样,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论证分析过程就完成。

  又如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47分标杆卷《回到原点》的一个典型文段:“对个人来说,回到道德原点十分重要。反观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药家鑫案”,作为一名大学生,药家鑫竟然在驾车撞人之后,又对受害者连下数刀导致其丧命。药家鑫可恨,可恨在他完全没有道德可言;药家鑫又可悲,可悲在他在误入道德歧途后,越走越远,终至害人害己。”

  阅卷指导组的评析是:“文章没有具体分析‘原点’的内涵,没有论述清楚其重要性,对药家鑫的无道德,分析得不够清晰。”该段的论证中心是个人必须回归道德原点,以药家鑫为反例来论证。但药家鑫的“道德原点”是什么?即属于考生选取的例证材料的独特的“这一个”没有在分析中呈现。而药家鑫怎样缺失道德与良知、怎样脱离道德原点的过程也没有在分析中呈现。因此,上面的文段没有分析出“回到”,也没有诠释出“原点”,是典型的论证与论点脱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对该段的分析部分作如下修改:“药家鑫可恨,可恨在他完全没有道德可言,他远离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道德与良知,丧失了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善良天性,残忍的手段使他无法回归到道德的原点;药家鑫又可悲,可悲在他在误入道德歧途后,越走越远,终至害人害己。他抛弃了道德的底线,往一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无法回归到那个人性深处的良知。”加入划线的语段之后,药家鑫的“道德原点”的内涵便通过文段的关键词“道德与良知”、“善良天性”、“人性深处的良知”得以呈现,而指明药家鑫“远离”道德原点、“丧失”良知和“无法回归”道德原点就体现了对作文题目论证要点“回到”的分析。当“回到”和“原点”两个论证核心词在分析中得以呈现时,论证过程就趋于严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