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考总复习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考总复习语文必背知识点

  8、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篇2: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

  2、水利建设及作用

  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

  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

  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

  12、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3、用三个代表的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

  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4、对近现代三大国际关系体系、对国联、联合国历史作用的客观评价

  5、20世纪20-30年代,代表现代化三种模式的美、苏俄、土耳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不同成就(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耳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