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橘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健其直。安亭俗呰窳②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荻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气莫不得所。有进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要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要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五月晦日,吾委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西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粥:通“膏”,卖。②俗寙:民风不淳。③違悯:指遇到不顺心的忧愁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依次把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写在括号里。
以余好书A故B家有零落C篇牍D辄E令F里媪访求G遂置书无虑H数千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B.逋,拖欠、积欠,与《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逋”字意思不同。
C.知,了解,与《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的“知”字意思不同。
D.负,辜负,与《孔雀东南飞》中“誓天不相负”的“负”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致谦出身名门,为人洒脱不凡,与叶盛、章格等官员交往密切;他在安亭的江边建成了世美堂,太史杨守阻为此写了一篇文章。
B.安亭民风不淳、土地贫瘠,因此归有光想借钱买下世美堂,县里的人都劝阻他,但他最后还是买下,并在数年后把欠款还完。
C.归有光妻子操持家业,孝敬公婆,处理亲友间的礼尚往来,帮助前来投奔的姐妹和读书人,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也没有任何怨言。
D.妻子去世,归有光迁居县城后就再也没来过世美堂,直到辛酉年清明日带着全家来祭奠亡妻,才对世美堂进行修葺并长住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2)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
14.从文中看,归有光创作《世美堂后记》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
10.ADG
11.C
12.D
13.(l)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居住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
(2)(我的妻子)只是叫僮仆们去开垦荒地,苦于旱灾的年景,只有我家的田地获得丰收。
14.①归有光对妻子情深意重;
②父亲话语的触动。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为我喜爱读书,那时旧时的书香人家有零散的书籍,她就让邻里的老妇人求借,于是购置的书籍不下几千卷。
此句的主语是“吾妻”。
“以余好书”表原因,作前置状语,“书”后应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