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 材料二:巡退军睢阳阅读答案与翻译
材料一
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尹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给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余人,杀士卒三千余人,逐之数十里。
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柱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棚阁,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巡以大木,末置连锁,锁末置大镮,拓其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而纵车令去。贼又于城西北隅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干蒿投之于中,积十馀日。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余日,火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
(《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材料二
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据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凡九十余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唐·李翰《进张巡中丞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张A巡B于C城D中E夜F鸣G鼓H严I队J若K将L出M击N者O贼P闻Q之R达S旦T儆U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是古代的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
B.“解甲”的意思是脱下铠甲,“甲”是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与“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意思相同。
C.“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中的“突出”,与“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突出”的意思不同。
D.“守具”即守卫用的战具,主要是为了防御敌人爬城、破坏城墙等攻击行为,其主要器械有叉竿、飞钩、擂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子奇帅领军队攻打睢阳时,因远远看到迎战的士兵甚少而嘲笑他们,结果被张巡率领的守军打得落荒败逃。
B.叛军再次围困睢阳时,张巡让士兵在晚上鸣鼓整队使叛军整夜戒备,白天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带领部下直入敌营大败叛军。
C.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围困睢阳城,用云梯、钩车等各种工具攻城,张巡都——破解了,但是睢阳守军也损耗至一千六百多人。
D.张巡退守睢阳,以守为攻相持激战,既大量地消耗了叛军的军力,又大大阻滞了叛军的进攻势头和速度,保全了江淮之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
(2)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
14.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张巡守睢阳为何能多次以少胜多战胜叛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