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管同《抱膝轩记》阅读

归有光《项脊轩志》管同《抱膝轩记》阅读

  文本一: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文本二:

  抱膝轩记

  【清】管同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①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本母处妻孥置厨囊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茸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闻,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③。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节)

  【注】①僦宅:租宅。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处所。③《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己志。

  10.(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A署B日C激D射E阴F雨G连H绵I蒸J炕K沾L淋M顾N视O无P可Q逃R避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

  B.“予自归江宁”与“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含义不同。

  C.“家凡六徙”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

  D.“置榻一张”与“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都记叙了修葺书斋,归有光改造“老”“小”“破”“暗”的老屋,管同新辟书屋,这也是他们追求读书修身的体现。

  B.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环境,如改造后的项脊轩,室内变明亮,庭间兰桂竹木又添情趣,但是管同的读书环境却很嘈杂,他常常不堪其扰。

  C.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之乐,两人都曾“借书满架”,在书斋里研读书籍,“偃仰啸歌”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满足。

  D.文本二提到了“抱膝轩”命名缘由,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又是对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的思想的效仿。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14.(3分)《项脊轩志》的“项脊生”段是课文删去的一段,请分析作者写这一段的用意。

  答

  10.EIM

  11.D

  12.B

  13.(1)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2)但每当我精神领会心满意足,大声诵读,家人常常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

  14.把自己与蜀清、孔明类比;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现在虽“处败屋中”,却也胸怀天下,希冀靠苦读实现名满天下的梦想,与蜀清、孔明一样名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