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阅读答案与翻译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殽之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钥匙,北门之管就是北城门的钥匙,代指郑国把自己都城的守御重任委托给了杞子等秦人。
B. 诸,兼词,“访诸蹇叔”的“诸”和《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的“诸”意思和用法相同。
C. 乘韦,乘代指四,韦是熟牛皮,即四张熟牛皮作为犒劳军队的先行礼物,后用以比喻先送的薄礼。
D. 脯资饩牵,脯是肉干,资是指财物,饩牵指牲畜。文中是泛指馈赠的各类干肉、粮食等物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之后,他头脑清晰,善于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全力出兵攻打郑国。
B. 蹇叔劝秦穆公不可出兵,老谋深算、满腔忠愤的他送子“与师”时指出秦师此行会在殽地受到晋人伏击。
C. 郑国商人弦高遇到秦军后,一边派人通知郑国,一边以犒师为名,警告秦军,暗示郑国已作好战争准备。
D. 郑穆公接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察看,看到杞子及其部下已做好开战准备,就派皇武子把他们驱除出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4. 蹇叔从哪些方面劝说秦穆公不可出兵?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C
11. B
12. A
13. (1)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在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
(2)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14. ①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能取胜的。②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士兵们会产生怨恨之心。③行军千里,远方的君主一定有所防备,劳师动众却可能一无所得。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却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