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阅读与翻译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阅读与翻译

  文本一:

  子昂上言①:

  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文本二:

  庞子秋,同极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翌,故《赞》贬之曰:"于吊之于言,其聋替欤!"鸣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①,在昔常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感,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譬奸,立文矫借,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频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证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那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闻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墨)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

  B.“今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品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

  D.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4分)

  (2)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4分)

  14.文同写《拾遗亭记》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

  10.EHO【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B项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前者为“舍弃,放弃”,后者为“交付,交给”。A、D两项解说正确,C项“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字意为“渡河”,不是“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