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战国策·齐策六》阅读答案与翻译

《战国策·齐策六》阅读答案与翻译

  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 故常见誉于朝? ”貂勃曰: “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 不肖。 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 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 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 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 ”安平君曰: “敬闻命。 ”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 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 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且婴儿之计不为此。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有删节)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敝A卒B七C千D禽E其F司G马H而I反J千K里L之M齐N安O平P君Q之R功S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原来;本来。与《鸿门宴》中“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中的“固”意思相同。

  B.觞,本文中指宴请,与《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的“觞”意思相同。

  C.阴,释义为“暗中”,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意思相同。

  D.稽首,为跪拜礼,是“三叩九拜”中“九拜”的一种,礼节上略高于顿首,堂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貂勃的频频造谣中伤,安平君摆酒设宴招请貂勃,并在酒宴上特意询问缘由,但貂勃并没有给予直接回复。

  B.貂勃用尧、公孙子及徐子的故事,主要目的是说明田单不够贤能,没有慧眼识珠的本事,以致招来他人的诽谤。

  C.九人之属从田单权势过于煊赫,对大王没有君臣礼节、上下之分以及他志在行不轨之事等方面对其进行诋毁。

  D.齐王对田单不够礼敬,貂勃在宴席上通过对比、反问、假设等多种说理方式对齐王进行劝谏,使其听从了自己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4分)

  (2)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4分)

  14.貂勃犯颜直谏,从哪些方面劝说齐襄王不能言亡国之词,直呼“田单”之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