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及贰师击匈奴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于人出居延北可于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辐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子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于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于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块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复A得B数C十D矢E足F以G脱H矣I今J无K兵L复M战N天O明P坐Q受R缚S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日期,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轴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14.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
10.(3分)E I N。原文断句为: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每选对一处给1分;每多选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未按要求涂黑而做其他标记给0分。)
11.D(3分)D项文中的“陈”,不是陈列之意,而是通“阵”,指阵列,队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是陈列、拿着之意,两者意思不同。A项“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意为一周年,“期功”指服一周年的丧,与文中的“期”字意思不相同。B项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意为牵扯、招出,与文中的“引”字意思不相同。C项中的两个“绝”字均为断绝,意思相同。
12.A(3分)“接受了押运辎重的任务”曲解文意,李陵耻于做别人下属,拒绝了押运辎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