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一: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 二: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阅读答案与翻译

一: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 二: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阅读答案与翻译

  材料一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材料二

  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须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禄A山B反C首D举E义F兵G及H被L害J诟K骂L不M绝N于O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父兄,指的是从父家的兄长,即堂兄。从父,指的是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及《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一句的“伐”含义均相同。超然客公众号

  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就是坑。与《苏武传》中“凿地为坎”的“坎”意思相同。

  D.无状,可以指没有功绩,也可指行为失检。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安禄山造反,颜真卿早有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为大唐中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

  C.从表达方式上看,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

  D.颜真卿通过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也是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4分)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4分)

  14.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答

  10.CGJ

  11.B 文中“伐”与“矜功伐能”和“平伐其功”的“伐”意思不同。

  12.C 材料二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没有表现其远见卓识。

  13.(1) 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译出大意给1分;“颜真卿四方所信”,判断句;谕,告晓、告谕、劝说、说服;劳,让……辛劳、让……劳顿、劳烦、动用;各1分)

  (2)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译出大意给1分;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麾,通挥,挥动、指挥;馆,名词作动词,安置在馆舍;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