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一: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 二:德宗愤积世之弊

一: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 二:德宗愤积世之弊

  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曰:“中原之祸,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萧王①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 似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濬《松窗杂录》)

  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于是困辱于奉天④,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刓方为圆,逮其晚节,偷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③京师之盗:指“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镝,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镝”的“锋镝”意思相同。

  D.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同“晚节不保”中的“晚节”,古人重保晚节以求人生完美。

  12.下列对两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宗非常赏识李泌,任用他担任宰相,常和他谈论玄宗时的朝政,并慨叹玄宗不能及时明察用人之弊。

  B.起初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后来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致天下大乱:李泌以此劝谏德宗勤俭毋奢。

  C.司马光认为德宗见识浅薄,本性多疑刚愎,施政多有不当,以致外患未平而内患滋生,被迫逃离了京城。

  D.依靠陆贽、李晟等忠臣良将平定叛乱后,德宗转变了执政思想和态度:后来德宗苟且懒政,甚于先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4分)

  (2)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拨乱之志。(4分)

  14.“中原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唐玄宗自身的角度简要概括。(3分)

  答

  10.(3分) C

  11.(3分) D (此处的"晚节"是"晚年"之意。)

  12.(3分) B ("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错。)

  13.(8分)(1)(4分)所以英勇威武之气一旦振奋,奸诈凶恶之人自会灭亡。而且玄宗向来崇尚儒学,深深通晓理政之法。(注意"震""殖""夙尚""政经"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