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景公籍重而狱多拘者满固怨者满朝晏子谏公阅读答案与翻译

景公籍重而狱多拘者满固怨者满朝晏子谏公阅读答案与翻译

  景公籍重而狱多拘者满固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敕其功乎?则婴有一妾能书足以治之矣。君将使婴敕其意乎?夫民无欲残其家堂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注]而已矣。”景公不说,曰:“如是,夫子无所谓能治国乎?”晏子曰:“婴闻与君异。且夫上正其治,下审其论,则贵贱不相逾越。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似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比而焚之:指逐户烧掉狱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B.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C.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D.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一般指帝王的命令或诏书,文中此处为动词,是治、整饬的意思。

  B.“三辟”中的“辟”与《齐桓晋文之事》“放辟邪侈”中的“辟”意思不同。

  C.“成肆”中的“肆”与《烛之武退秦师》“又欲肆其西封”中的“肆”意思不同。

  D.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想把监狱事务托付给晏子时,晏子以妾能书会写可以处理好诉讼案件、官吏可以按照君王的命令粗暴行事来整顿百姓思想回复,引发了景公的不悦。

  B.晏子认为居上位者要端正治国之策,在劝谏景公时,他以没有底的寸长之管无法被粮食填满为例,告诫景公不要一味地掠夺、役使、惩罚百姓。

  C.景公派官吏专门看守心爱之槐,还为其悬挂严苛的处罚命令,他的这些做法导致乘车经过它的人加快行车速度,步行经过它的人加快步伐离开。

  D.醉酒者因误触景公心爱之槐而招致刑罚,晏子听说后在朝堂之上对此事发表了看法,景公听完晏子的话后,觉得自己已经犯下危及社稷的大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

  (2)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14.晏子是如何为“犯槐者”脱罪的?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

  【词语积累】实词 ①狱:诉讼案件。②干成:盾牌与大斧。③县:通“悬”,悬挂。④拟:类似。

  10. B 【关键能力】文言断句。

  【解题步骤】

  比选项阅读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有两处断点不同,即“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和“夫狱国之重官也”。

  深分析第一处,“狱”为诉讼案件之意,“狱多”句意完整,且“拘者满圄”与“怨者满朝”结构一致,故应在“拘者”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夫狱国之重官也”应为判断句,“狱”为监狱之意,“国之重官”是对“狱”的解释说明,故“狱”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